面对“人脉”这个话题,美国的顶尖商学院并不避讳,反而非常大方地向每一个前来学习的商界或政界精英传授“人脉课”,还会利用学校深厚的关系网打造属于学员自己的“人脉圈”。
学习小组里学会推销自己
日本著名猎头、Pronova(职业会所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冈岛悦子是一名哈佛MBA毕业生,在她的畅销书《我在哈佛学到的人脉课》中,向人们展示了哈佛特有的“学习小组”教学模式。
“你认识谁比你是谁更重要!”这句话是在哈佛广为流传的观念,这也是冈岛悦子初入哈佛商学院课堂所强烈感受到的。
在哈佛商学院,所有的课程都以事例研究法的形式进行。为了能够提高课堂准备的效率,同学们一般都会自发组成了一个自主学习会,而这个学习小组事实上就是进入哈佛商学院后建立的第一张“人脉关系网”,冈岛悦子描述了整个组建过程:一年级全体学生汇集一堂,决定“谁跟谁一组”。大体上每100人分为一批,给每个人30秒的时间做自我介绍,但在这30秒钟之内,如果说完名字就结束,是不会给任何人留下任何印象的。要想方设法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学习小组组建后,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拼命地向所属的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,同组的人经常会认真严肃地讨论,每个人是否做了同等水平的贡献以及是否存在不劳而获的人。如果大家认为存在一点点不公平,那么偷懒的人就会遭到“那家伙没有拿出value(附加值)”、“算啦,以后不用跟他合作了”等指责而被排挤出局。
很多学生都把这种学习小组看作一个命运共同体。因为在一起学习讨论的机会很多,所以彼此之间能够深刻了解对方的志向、资质以及性格,甚至可以考虑今后创业时是否将对方选为商业伙伴。在这种情况下,明确对待人或事的立场、提示出自己的独特性、巧妙地向组员宣传自己对小组的贡献程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。
派对是门课
沃顿商学院的学生是通过什么方式搭建关系网的呢?美国作家Sonia Ski的《Be Your Better Self》一书中,有着令人大跌眼镜的答案:派对。
沃顿商学院有着许多俱乐部,俱乐部会举行非常多的派对活动,这些活动并不是去转悠转悠喝喝咖啡那么简单的。一位沃顿商学院的毕业生回忆,“我觉得当时最红的俱乐部一个可能是PE/VC,另一个是金融。”许多前来沃顿的学生本身就想做PE或者金融,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加入俱乐部,而一些想要了解这个行业,或者未来希望搭建这行业人脉关系的学生们也会跟风加入。一旦加入了这个俱乐部,会员会收到一些行业信息,还有这个俱乐部的聚会信息,这是学生搭建这方面人脉非常好的途径。
沃顿也会为同学们创造很多创业机会。比如,在费城,沃顿会组织校际篮球比赛,大家会有机会认识其他学校的、其他领域的人。有学生开玩笑说,在沃顿的生活就是3S:Study(学习)、Sleep(睡觉)、Social(社交)。时间对大家是公平的,大部分人无法做到三者平衡,那大家宁可放弃Sleep(睡觉),也不愿放弃Social(社交)。
校友会也是“人脉资源”
美国常春藤大学八所院校中的达特茅斯学院,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商科研究生院—塔克商学院(创建于1900年)。这所古老的商学院独特的、充满情感色彩的协作文化结合造就了学员们不同寻常的忠诚度。一份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,有 70%以上的校友为学校提供了赞助,这一比例超过世界上其他所有商学院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排名前20的商学院中,校友每年捐助的比例平均不足20%。
这种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是塔克商学院所独有的,也是其他商学院在培养自己的“人脉环境”时所仰望的目标。借助塔克商学院校友网的大力支持,该校学生毕业时获得工作机会的比例达到92%。
(国际金融报) |